浅拷贝复制指针本身而非指向内容,导致多个对象共享同一内存,析构时引发重复释放或野指针;深拷贝则复制指针指向的数据,各自独立。1. 默认拷贝构造函数执行浅拷贝,适用于基本类型但不适用于指针。2. 实现深拷贝需手动编写拷贝构造函数,逐个复制指针成员指向的数据。3. 若类含多个指针,均需深拷贝并注意异常安全。4. 拷贝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赋值运算符需配套实现,遵循“三/五法则”。5. 现代c++++推荐使用智能指针或标准库容器替代原始指针以自动管理资源。6. 实现后应测试对象拷贝、赋值与销毁顺序,并用工具检测内存问题。
在c++中,拷贝构造函数是对象初始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很多人写的时候只是简单复制成员变量,结果一运行就出错,尤其是涉及指针或动态内存时,问题更明显。关键在于搞清楚深拷贝和浅拷贝的区别,并正确实现拷贝构造函数的逻辑。
什么是浅拷贝?为什么它会出问题?
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执行的是浅拷贝(shallow copy),也就是按字节复制每个成员变量的值。
如果你的类里有普通数据类型(如int、Float等),这没问题。但一旦有指针或者动态分配的资源,就会出大问题。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比如:
class MyClass { public: int* data; MyClass(int value) { data = new int(value); } };
这时候如果用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创建一个新对象:
MyClass obj1(10); MyClass obj2 = obj1; // 默认拷贝构造函数
那么obj1.data和obj2.data指向的是同一个地址。当其中一个对象析构时释放了这块内存,另一个对象再去访问这个指针就成了“野指针”,程序极可能崩溃。
所以:
- 浅拷贝只复制指针本身,不复制指针指向的内容
- 多个对象共享同一块内存,容易引发资源重复释放或访问非法内存
如何实现深拷贝?
深拷贝(deep copy)是指在拷贝对象时,把指针指向的数据也一起复制一份新的,这样两个对象互不影响。
要自己实现拷贝构造函数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上面的例子可以这样改:
MyClass(const MyClass& other) { data = new int(*other.data); // 拷贝指针指向的内容 }
这样data指向的是一个新的int,值虽然一样,但地址不同。两个对象各自拥有自己的内存,就不会互相干扰了。
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 如果类中有多个指针成员,都要一一深拷贝
- 动态数组要逐个复制,不能直接赋值指针
- 要考虑异常安全问题,new失败时要处理好
析构函数与拷贝构造函数要配套写
如果你自己写了拷贝构造函数,大概率也要重写析构函数和赋值运算符(=),这就是所谓的“三/五法则”。
因为:
- 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析构函数,可能导致内存泄漏
- 如果没有自定义的赋值操作符,在赋值时又会使用默认的浅拷贝
举个例子,完整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class MyClass { public: int* data; MyClass(int value) { data = new int(value); } // 拷贝构造函数 MyClass(const MyClass& other) { data = new int(*other.data); } // 析构函数 ~MyClass() { delete data; } // 赋值运算符 MyClass& operator=(const MyClass& other) { if (this != &other) { int* newData = new int(*other.data); delete data; data = newData; } return *this; } };
常见误区与建议
-
误以为只要写了拷贝构造函数就能避免问题
- 忘记写析构函数或赋值操作符,导致行为不一致
- 不做深拷贝,还是照搬指针,等于白写
-
没考虑资源管理方式的变化趋势
-
测试不到位
- 写完拷贝构造函数后,一定要测试对象之间的拷贝、赋值、销毁顺序,看是否出现崩溃或内存泄露
- 可以用Valgrind之类的工具检查内存问题
基本上就这些。实现拷贝构造函数看起来不复杂,但稍不注意就会踩坑,特别是在资源管理方面。深拷贝和浅拷贝的问题看似基础,却常常出现在实际项目中,尤其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