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查看 linux 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可使用 df 命令;1. 运行基础命令 df 可列出所有挂载点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名、总容量、已用空间、可用空间及使用百分比;2. 加 -h 参数以易读方式显示,如 df -h;3. 加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t 仅显示特定类型,-x 排除某些类型;4. 常用于发现磁盘满、巡检、安装软件前检查空间及排查占用问题;5. 配合 du 命令可定位具体大文件或目录;6. 使用 df -i 可检查 inode 使用情况,避免因 inode 耗尽导致写入失败。
在 linux 系统中,查看磁盘使用情况是最常见的系统管理任务之一。而
df
命令就是用来查看文件系统的总体使用情况的工具。它能快速告诉你各个挂载点用了多少空间、还剩多少空间等信息。
如何用 df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运行最基础的命令:
df
这个命令会列出所有已挂载的文件系统,并显示以下几列信息:
- Filesystem:设备名称或远程文件系统来源
- 1K-blocks:总容量(单位是 1KB)
- Used:已使用空间
- Available:可用空间
- Use%:使用百分比
- Mounted on:挂载点路径
默认情况下,
df
显示的是以 KB 为单位的数据,不太直观。我们可以加一些参数让它更易读。
常用选项让 df 更好用
为了更方便地查看,通常我们会搭配几个常用参数来优化输出效果:
-
-h
:以“人类可读”的方式显示(比如自动转成 GB、MB)
-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
-t <type>
:只显示特定类型的文件系统(如 ext4、xfs)
-
-x <type>
:排除某些文件系统类型
例如:
df -h
输出结果类似这样: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1 50G 20G 30G 40% / tmpfs 3.9G 0 3.9G 0% /dev/shm /dev/sdb1 100G 80G 20G 80% /data
这里就能一眼看出哪个分区快满了,比如
/data
分区已经用了 80%,可能需要清理或扩容了。
哪些场景下你会用到 df?
- 发现磁盘空间不足时:程序报错提示“no space left”,可以快速查出是哪个分区满了。
- 做运维巡检时:定期检查各挂载点使用率,提前预警。
- 安装新软件前:确认是否有足够空间。
- 排查异常占用问题:配合
du
命令一起使用,先用
df
找出哪块满了,再用
du
查看具体目录占了多少空间。
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现根目录
/
快满了,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找出大文件或大目录:
du -sh /* 2>/dev/null | sort -h
这会列出根目录下的每个一级目录的大小,方便你定位问题。
小贴士和注意事项
- 如果你看到某分区使用率达到 100%,即使还有 inode 没用完,也可能导致程序写入失败。
- 某些系统会预留一部分空间给 root 用户,所以有时候“Available”看起来不是 0,但普通用户还是无法写入。
- 使用
df -i
可以查看 inode 的使用情况,避免因为 inode 耗尽而导致的问题。
基本上就这些。掌握好
df
这个命令,日常维护磁盘空间就不会太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