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中实现无锁编程的核心在于原子操作和内存顺序。1. 原子操作确保变量操作不可分割,如使用std::atomic
想在c++里实现无锁编程,核心就是原子操作和内存顺序。这东西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只要理解了几个关键点,就能写出靠谱的代码。
什么是原子操作?为什么需要它?
简单说,原子操作就是“要么全做,要么不做”的操作。比如你对一个变量进行自增(x++),如果多个线程同时执行这个操作,结果就会出错。而用原子类型,像 std::atomic
C++标准库提供了一个模板类 std::atomic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举个例子:
std::atomic<int> counter(0); void increment() {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 counter.fetch_add(1,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
这样多个线程调用 increment() 就不会出现数据竞争的问题。
内存顺序的作用和选择
光有原子操作还不够,还要注意内存顺序(memory order)。这是控制多线程下读写顺序的关键机制。常见的选项有:
- memory_order_relaxed:最宽松,只保证原子性,不保证顺序。
- memory_order_acquire / memory_order_release:用于同步两个线程之间的操作。
- memory_order_seq_cst(默认):最强一致性,所有线程看到的操作顺序一致。
选哪个要看场景。比如你要做一个标志位通知另一个线程,这时候可以用 release 和 acquire 配合。例如:
std::atomic<bool> ready(false); int data = 0; void thread1() { data = 42; ready.store(true,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写操作+释放 } void thread2() { while (!ready.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 // 读操作+获取 std::this_thread::yield(); } assert(data == 42); // 这里能保证看到data的修改 }
这里的关键是:release 保证前面的写操作在 store 之前完成,acquire 保证后面的读操作在 load 之后才执行。这样就实现了线程间有序性。
常见陷阱和注意事项
搞无锁编程容易踩坑的地方不少,下面列几个比较常见的:
- 别随便用 relaxed:虽然性能好,但不保证顺序,容易导致逻辑错误。
- 别混用不同顺序模型:比如一个地方用 release,另一个地方用 relaxed,可能达不到预期同步效果。
- 避免ABA问题:如果你用原子指针实现无锁栈或队列,要注意值被改回来又改回去的情况。这时候可以考虑用 std::atomic_compare_exchange_weak 来做检查再替换。
- 测试很难覆盖所有情况:并发问题有时候跑几十次都没事,换台机器就挂。所以设计阶段就要想清楚逻辑顺序。
还有个小建议:尽量把共享数据封装起来,比如写个无锁队列类,对外隐藏细节。这样不仅安全,也方便维护。
基本上就这些。无锁编程看起来难,其实是对原子性和顺序的理解到位了,很多问题都能解决。不过真要写稳定可靠的代码,还是得多看标准文档,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