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mysql中分析执行计划发现性能瓶颈

通过EXPLaiN分析执行计划可定位sql性能瓶颈,重点关注type(避免ALL全表扫描)、rows(扫描行数越少越好)和Extra(警惕using filesort和Using temporary),结合EXPLAIN format=jsON获取查询成本、排序方式等详细信息,并配合慢查询日志与pt-query-digest工具识别高耗时SQL,及时优化索引设计与SQL写法以提升执行效率。

如何在mysql中分析执行计划发现性能瓶颈

mysql 中分析执行计划,是定位 SQL 性能瓶颈的关键步骤。通过 EXPLAINEXPLAIN FORMAT=json 命令可以查看查询的执行方式,进而发现潜在问题。以下是具体方法和常见性能瓶颈的识别方式。

使用 EXPLAIN 查看执行计划

在 SQL 语句前加上 EXPLAIN,即可查看 MySQL 如何执行该查询:

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age > 30;

输出结果包含以下关键字段:

  • id:查询序列号,越大优先级越高,相同则按顺序执行
  • select_type:查询类型(如 SIMPLE、PRIMARY、SUBQUERY)
  • table:涉及的表名
  • type:连接类型,反映访问方式效率
  • possible_keys:可能使用的索引
  • key:实际使用的索引
  • key_len:使用的索引长度,越短越好
  • ref:显示哪些列或常量被用于索引查找
  • rows:估算需要扫描的行数,值越大性能越差
  • Extra:额外信息,非常重要

重点关注的性能信号

通过观察 EXPLAIN 输出中的关键字段,可以快速识别性能问题:

1. type 字段值较差

  • 理想情况是 consteq_refref
  • 出现 ALL 表示全表扫描,通常需要加索引
  • index 是全索引扫描,虽比 ALL 好但仍有优化空间

2. rows 数值过大

  • 如果扫描上万甚至更多行,说明查询效率低
  • 应结合 WHERE 条件和索引设计优化

3. Extra 字段中的警告信息

如何在mysql中分析执行计划发现性能瓶颈

美图设计室

5分钟在线高效完成平面设计,AI帮你做设计

如何在mysql中分析执行计划发现性能瓶颈29

查看详情 如何在mysql中分析执行计划发现性能瓶颈

  • Using filesort:需要排序但无法使用索引排序,性能差
  • Using temporary:创建了临时表,常见于 GROUP BY 或 ORDER BY 操作
  • Using where:正常,表示在存储引擎层后进行了过滤
  • Using index:好消息,表示使用了覆盖索引,无需回表

使用 JSON 格式获取更详细信息

使用 EXPLAIN FORMAT=JSON 可获得更详细的执行信息,包括成本估算、索引使用细节等:

EXPLAIN FORMAT=JSON SELECT name FROM users WHERE age > 30 ORDER BY name;

返回的 JSON 中会包含:

  • query_cost:总查询成本
  • used_key:实际使用的索引
  • filesort_information:排序方式是否利用索引
  • attached_condition:附加的过滤条件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索引或重写 SQL。

结合慢查询日志定位问题 SQL

开启慢查询日志,记录执行时间较长的语句:

SET long_query_time = 1;
SET slow_query_log = ON;

然后分析日志中耗时高的 SQL,用 EXPLAIN 检查其执行计划。配合 pt-query-digest 工具可批量分析慢查询。

基本上就这些。关键是养成写 SQL 后用 EXPLAIN 验证的习惯,关注 type、rows 和 Extra 字段,及时建立合适索引,避免全表扫描和临时排序。这样能有效发现并解决大多数性能瓶颈。不复杂但容易忽略。

上一篇
下一篇
text=ZqhQzan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