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贴图是利用灰度图扭曲另一张图像以模拟凹凸感的技术。在ps中使用置换贴图的步骤如下:1. 准备两张图,一张为待变形贴图,一张为灰度图作为置换贴图;2. 推荐将贴图转换为智能对象以便后期调整;3. 选择贴图图层,执行“滤镜→扭曲→置换”命令;4. 设置水平与垂直比例控制变形强度,初始值可设为5或10;5. 指定置换图为灰度图,根据尺寸选择“伸缩适应”或“拼贴”;6. 处理未定义区域选择“重复边缘像素”或“折回”;7. 调整图层混合模式如“叠加”、“柔光”增强融合效果。若效果不明显,可能因置换图对比度低、参数设置过小、贴图缺乏细节或未使用智能对象。高质量置换贴图可通过拍摄纹理、3d软件烘焙或ps滤镜生成。此外,置换贴图还可用于制作水波纹、布料褶皱和地形等效果。掌握其原理并灵活运用,能创造出多种真实质感。
置换贴图,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一张灰度图的信息来扭曲另一张图,让它看起来更有凹凸感,或者说,更“真实”。PS里实现这个效果并不难,但要用得好,就得理解它的原理和一些小技巧。
使用置换贴图工具,让贴图根据灰度图的明暗信息产生变形,从而模拟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
如何在PS中使用置换贴图?
首先,你需要两张图:一张是你想要变形的贴图(比如一张平面纹理),另一张是置换贴图(通常是灰度图,白色区域凸起,黑色区域凹陷)。
- 准备工作: 确保两张图都在PS里打开,并且贴图的尺寸足够大,细节足够丰富,这样置换效果才明显。置换贴图的分辨率也很重要,越高效果越精细,但也会增加计算量。
- 转换智能对象(可选但推荐): 在图层面板中,右键点击你的贴图图层,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随时修改置换贴图的参数,而不会破坏原始图像。
- 执行置换命令: 选择你的贴图图层,然后点击菜单栏的“滤镜”>“扭曲”>“置换”。
- 设置参数: 弹出的对话框里,你会看到“水平比例”和“垂直比例”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决定了置换的强度。数值越大,变形越厉害。一开始可以尝试较小的数值,比如5或者10,然后根据效果慢慢调整。
- 置换图: 这里选择你的置换贴图。PS会根据这张图的灰度信息来扭曲你的贴图。
- 伸缩适应/拼贴: 这两个选项决定了当置换贴图的尺寸小于贴图时,PS如何处理。 “伸缩适应”会拉伸置换贴图来适应贴图的尺寸,可能会导致失真。“拼贴”则会重复平铺置换贴图。
- 未定义区域: “重复边缘像素”会填充置换后可能出现的空白区域,而“折回”则会使图像边缘的内容折回到另一侧。
- 调整图层混合模式: 置换贴图后,你可以尝试调整图层的混合模式,比如“叠加”、“柔光”等,让变形后的贴图更好地融入背景。
置换贴图不明显?可能是这些原因!
- 置换贴图灰度信息不够丰富: 如果你的置换贴图颜色过于接近,明暗对比不明显,置换效果自然不会好。可以尝试调整置换贴图的对比度,让黑白更分明。
- 水平/垂直比例太小: 就像前面说的,这两个参数决定了置换的强度。如果数值太小,变形不明显。
- 贴图本身缺乏细节: 如果你的贴图本身就很平滑,即使置换了,也可能看不出明显的效果。
- 没有转换为智能对象: 如果你没有将贴图转换为智能对象,每次调整参数都需要重新执行置换命令,而且会破坏原始图像。
如何自制高质量的置换贴图?
置换贴图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效果。你可以自己制作置换贴图,方法有很多:
- 使用照片: 拍摄一些具有凹凸纹理的物体,比如墙面、石头、树皮等,然后在PS里将照片转换为灰度图,并调整对比度。
- 使用3D软件: 在3D软件里创建一些复杂的模型,然后烘焙出法线贴图,再将法线贴图转换为灰度图。
- 使用PS滤镜: PS自带一些滤镜可以生成纹理,比如“云彩”、“纤维”等,你可以利用这些滤镜来创建置换贴图。
置换贴图除了模拟凹凸感,还能做什么?
置换贴图的应用远不止于此。除了模拟凹凸感,它还可以用来:
- 制作水波纹: 使用水波纹的灰度图作为置换贴图,可以模拟水面波光粼粼的效果。
- 制作布料褶皱: 使用布料褶皱的灰度图作为置换贴图,可以模拟布料的质感。
- 制作地形: 使用地形高度图作为置换贴图,可以创建逼真的地形效果。
总而言之,置换贴图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只要你掌握了它的原理和一些技巧,就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效果。多尝试,多实践,你就能发现它的更多可能性。
以上就是PS怎样使用置换贴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