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二进制日志并定期全量备份,结合增量备份可高效节省存储;通过mysqldump和mysqlbinlog工具实现备份与恢复,按序应用全量及增量日志,合理管理binlog生命周期。

在 MySQL 中使用增量备份可以显著减少存储占用,因为它只记录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而不是每次都备份全部数据。相比全量备份,这种方式更高效、节省空间,尤其适合数据量大、更新频繁的场景。
启用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
MySQL 的增量备份依赖于二进制日志功能,它记录了所有对数据库的修改操作(如 INSERT、UPDATE、delete)。要使用增量备份,必须先开启 binlog。
- 编辑 MySQL 配置文件 my.cnf 或 my.ini:
[mysqld]
log-bin=mysql-bin
server-id=1
binlog-format=ROW
- 重启 MySQL 服务使配置生效。
- 推荐使用 ROW 格式,能更精确地记录数据变更,适合恢复和审计。
定期执行全量备份作为基础
增量备份需要一个起点,因此要定期做一次全量备份。例如每周一次,其余时间只做增量。
- 使用 mysqldump 创建全量备份:
mysqldump -u root -p –single-transaction –flush-logs –master-data=2 -A > full_backup.sql
通过 binlog 实现增量备份
每次全量备份后,只需备份新生成的 binlog 文件即可完成增量保存。
- 手动复制新增的 binlog 文件(如 mysql-bin.000002、mysql-bin.000003)到安全位置。
- 或使用 mysqlbinlog 工具导出 SQL 内容进行归档:
mysqlbinlog mysql-bin.000002 > increment_000002.sql
恢复时按顺序应用备份
恢复数据时,先导入最近的全量备份,再依次重放增量 binlog。
- 导入全量备份:
mysql -u root -p < full_backup.sql
mysqlbinlog mysql-bin.000002 mysql-bin.000003 | mysql -u root -p
基本上就这些。合理规划全量+增量策略,既能保障数据安全,又能大幅降低存储开销。关键是管理好 binlog 生命周期,避免日志无限增长占用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