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初起 “云”局未定:微软云在未来能够抢到多少市场份额?

大战初起 “云”局未定:微软云在未来能够抢到多少市场份额?【数据猿导读】 云计算市场规模巨大,目前开发的只是冰山一角。局势尚未明朗,大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记者 | 小北

官网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众号ID | datayuancn

巨兽因为体态庞大,其转向往往是缓慢的。

这种自然法则,同样适用于企业界。

就像微软,在过去三年里,它从死亡的边缘缓慢转向,然后通过云计算平台卷土重来。

这云不是五彩祥云,而是云计算平台。

困兽犹斗,路在何方:微软从窗到云之路

当个人电脑(PC)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逐渐被淘汰……

windows系列软件的付费模式被软件免费、广告付费的新模式所取代……

当其在个人消费者业务上屡屡受挫……

曾经以软件称霸的巨兽微软,却被时代的浪潮逼到了死亡的边缘——Windows的利润和收入大幅下降、PC出货量和财务增长陷入停滞,生存基础受到威胁。

然而没有哪个英雄甘心就这样没落,冯唐未老,困兽犹斗,只是,需要换个方向。

困顿之际,微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在悄然发展的云计算。

彼时,亚马逊AWS已经领先,并且在云服务领域建立了领导地位,谷歌、IBM等也已悄悄起航。

这条路,充满荆棘。但在当时,这是微软能否摆脱困境、浴火重生的关键。

2008年,微软宣布推出其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并于2010年4月投入商业运营。

Azure的原意是“蓝色的天空”,Azure希望将微软从狭小的视窗带到广阔的蓝天白云上。

真正让微软摆脱困境的,是2014年的换帅。2014年2月4日,萨提亚·纳德拉出任微软CEO,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此后,微软降低了Windows的重要性,停止了在手机设备项目上的投入,将bing的广告业务外包给美国在线公司,并且裁员、退出了地图数据搜集业务。所有这些措施,都指向“云为先”。

凭借多年来在前沿技术的研发积累以及在企业级市场的精心耕耘,微软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弯道超车”。

如今,微软已经成为“仅次于亚马逊的全球第二大云服务商”。成功在“云计算”这股代表计算能力重新集中化的技术浪潮来临时迅速转向,再一次追随了技术浪潮,避开了被颠覆的命运。

大战初启,局势未定:微软在未来能够抢到多少市场份额?

在全球市场上失去了宝贵的先发优势,但对于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巨大的大中华区,微软没有掉以轻心。

当亚马逊、谷歌还在摩拳擦掌,准备部署时,微软已经在中国开始了“云”图。

2010年9月,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CCIC)在上海成立;2012年11月,微软与世纪互联签约合作运营Windows Azure;2013年6月6日,Azure正式落地中国,开启公测和预览版;2014年3月26日,微软云Azure正式在中国商用,成为首个在中国商用的国际公有云。

然而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的云计算服务市场,可谓巨头云集,小企业也层出不穷。

阿里云以接近50%的份额占据半壁江山,php中文网与金山云紧随其后。而百度、盛大、华为等传统互联网玩家也纷纷加入。

此外,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打造极致体验的游戏、政务、金融等垂直云,其力量也不容忽视。

而2017年底,一则公告更是让这些本就激烈竞争的市场玩家震惊:亚马逊的中资合作公司光环新网取得工信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也就是获得通常所说的云计算服务牌照。

云计算市场领头羊的“围猎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微软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与以往的高姿态相比,微软近几年明显放低了姿态。

一直以来,微软长于技术,弱于运营。

以往,当被提及“Azure的价格没有阿里云便宜”时,微软会说:“我们在安全等性能上高于它。”而如今,微软则表示,能够做到与阿里云一样的价格。

确实如此,在过去的三年里,微软云进行了一场彻底的销售组织变革,建立起一套以合作伙伴为主的联合销售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微软很快挖掘了一批数字化转型快的企业客户,并且毫不在意合作伙伴在不同的项目中打包不同云公司的产品与服务。

这样的方法初见成效:

在过去三年中,Azure在中国的规模已经扩展了一倍,积累了80000家企业级客户,以及超过1000家本土合作伙伴,推出了超过60种云服务。

而在全球市场,2017年微软季度云收入达50亿美元,提前一年达成目标,同比增速达到92%。2017年Q4季度其占据的份额也从16%提高到20%。

“而这样的商业策略也将会在未来三年内继续纵深执行。”在2017年9月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包嘉峰透露。

云计算市场规模巨大,目前开发的只是冰山一角。局势尚未明朗,大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对于这场战争,微软CTO黎江表示信心满满:“微软有着足够大的平台,足够强的技术,在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中,微软无疑是这场竞赛的领跑者。但是相比市场份额,我们更关注如何做好客户服务。给客户更好的体验和服务,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做的。”(文/小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