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是独立代码块,方法是关联类型的函数;go中用func定义函数,如add(a,b int)int;方法有接收者,如(p Person)SayHello();值接收者用于读取,指针接收者可修改数据;工具逻辑用函数,操作实例用方法;支持匿名函数与闭包,如counter()返回递增函数;注意无重载,需显式声明类型。

在golang中,函数和方法是构建程序逻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看起来相似,但有关键区别:函数是独立的代码块,而方法是与特定类型关联的函数。理解它们的定义与调用方式,有助于写出更清晰、可维护的代码。
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函数是一段可重复使用的代码,用于执行特定任务。Go中使用func关键字定义函数。
基本语法如下:
func 函数名(参数列表) 返回值类型 {
// 函数体
}
例如,定义一个计算两数之和的函数:
立即学习“go语言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func add(a int, b int) int {
return a + b
}
调用该函数非常直接:
result := add(3, 5)
fmt.Println(result) // 输出 8
参数类型必须显式声明,返回值也可以是多个。比如返回商和余数:
func divide(a, b int) (int, int) {
return a / b, a % b
}
方法的定义与接收者
方法是绑定到某个类型上的函数。它有一个特殊的“接收者”参数,放在函数名前面。
语法结构为:
func (接收者 变量名 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返回值类型 {
// 方法体
}
例如,定义一个结构体Person,并为其添加一个SayHello方法:
type Person Struct {
Name String
}
func (p Person) SayHello() {
fmt.printf(“Hello, I’m %sn”, p.Name)
}
创建实例后即可调用方法:
person := Person{Name: “Alice”}
person.SayHello() // 输出 Hello, I’m Alice
func (p *Person) Rename(newName string) {
p.Name = newName
}
函数与方法的选择场景
当你需要对某个类型的实例进行操作时,使用方法更合适。它增强了类型的封装性和可读性。
常见使用建议:
- 如果功能依赖于某个类型的内部状态,定义为方法
- 工具类或通用计算逻辑,适合定义为普通函数
- 需要修改接收者内容时,使用指针接收者
- 只读操作可使用值接收者,避免不必要的内存开销
注意:同一个类型的方法集不支持重载,不能有同名方法。
匿名函数与闭包
Go支持定义没有名字的函数,称为匿名函数,常用于立即执行或作为参数传递。
例如:
add := func(a, b int) int {
return a + b
}
fmt.Println(add(2, 3)) // 输出 5
闭包是指函数引用了其外层作用域的变量。Go中的闭包很实用:
func counter() func() int {
count := 0
return func() int {
count++
return count
}
}
每次调用返回的函数,都会共享并更新count变量。
基本上就这些。掌握函数和方法的定义与调用,是编写Go程序的基础能力。不复杂但容易忽略细节,比如接收者类型选择、多返回值处理等,实践中多加留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