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sk是Linux中管理磁盘分区的命令行工具,支持MBR和GPT分区表;使用sudo fdisk -l查看磁盘信息,sudo fdisk /dev/sdb进入交互模式;常用命令包括m(帮助)、p(打印分区表)、n(新建分区)、d(删除)、t(修改类型)、w(保存退出)、q(不保存退出);创建分区后需用mkfs.ext4格式化,并通过mount挂载;操作前需备份数据,避免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
fdisk 是 Linux 系统中用于管理磁盘分区的常用命令行工具,适用于查看、创建、修改、删除和操作硬盘分区表(如 MBR 和 GPT)。它支持大多数常见的分区格式,是系统管理员在进行磁盘初始化或调整分区结构时的重要工具。下面详细介绍 fdisk 的使用方法。
1. 查看当前磁盘分区信息
在对磁盘进行操作前,先查看系统中现有的磁盘和分区情况。
sudo fdisk -l
该命令列出所有磁盘及其分区详情,包括设备名(如 /dev/sda)、容量、分区类型、起始扇区等。若只想查看某一块磁盘:
sudo fdisk -l /dev/sda
2. 进入磁盘分区编辑模式
要对某个磁盘进行分区操作,需进入交互式界面:
sudo fdisk /dev/sdb
注意:/dev/sdb 是示例磁盘,请根据实际情况替换。进入后会显示欢迎信息和可用命令提示。
3. 常用操作命令详解
在 fdisk 交互界面中,输入以下单字母命令执行对应操作:
- m:显示帮助菜单,列出所有可用命令
- p:打印当前磁盘的分区表,查看已有分区
- n:创建新分区
系统会提示选择主分区(primary)或扩展分区(extended),并设置分区编号、起始和结束扇区(可直接回车使用默认值) - d:删除一个分区
若存在多个分区,会要求选择要删除的分区号 - t:修改分区类型
例如将分区设为 Linux swap (82)、LVM (8e) 或 EFI System (ef) - a:切换可启动标志(bootable flag)
用于设置某个分区为活动分区(通常用于引导系统) - w:保存更改并退出
所有操作写入磁盘分区表 - q:不保存退出
放弃所有未保存的操作
4. 实际操作示例:创建一个新分区
以在 /dev/sdb 上新建一个主分区为例:
sudo fdisk /dev/sdb
- 输入 p 查看当前分区表(确认无重要数据)
- 输入 n 创建新分区
- 选择 p(主分区),输入分区号(如 1)
- 起始扇区按回车使用默认值
- 结束扇区可输入大小,如 +10G 表示分配 10GB 空间
- 输入 t 修改类型(可选,如设为 83 表示 Linux 文件系统)
- 输入 p 再次查看确认分区信息
- 输入 w 保存并退出
完成后,新分区为 /dev/sdb1,但尚未格式化。
5. 格式化与挂载新分区
fdisk 只负责分区,文件系统需额外创建:
sudo mkfs.ext4 /dev/sdb1
然后创建挂载点并挂载:
sudo mkdir /mnt/mydisk
sudo mount /dev/sdb1 /mnt/mydisk
如需开机自动挂载,需编辑 /etc/fstab 文件添加相应条目。
6. 注意事项与风险提示
使用 fdisk 操作磁盘存在一定风险,务必注意:
- 操作前备份重要数据,误操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 确保目标磁盘正确,避免误删系统盘分区
- MBR 分区表最多支持 4 个主分区(或 3 主 + 1 扩展)
- 大于 2TB 的磁盘建议使用 GPT 分区表(可用 parted 工具管理)
- 某些操作(如修改分区表)可能需要重启才能生效
基本上就这些。fdisk 虽然功能强大,但需要谨慎使用。熟悉其命令流程后,可以高效完成磁盘分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