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通过从源码构建可深度定制VS Code。需配置node.js、python、git及系统工具,克隆仓库并安装依赖后,运行npm run watch编译,npm run electron启动实例,最后用npm run package打包为安装版。

想在 VS Code 中加入自己的功能或修改界面逻辑?直接从源码构建是最佳方式。这个过程不仅能帮你深入理解编辑器架构,还能生成可运行的自定义版本,适用于调试、定制主题、测试插件兼容性等场景。
准备构建环境
VS Code 使用 Electron 构建,前端基于 typescript,后端依赖 Node.js。要成功编译,需确保开发环境满足以下条件:
- node.js:建议使用与官方构建匹配的版本(通常为 LTS 版本,如 16.x 或 18.x)
- Python:部分原生模块依赖 Python 2.7 或 3.x(根据 node-gyp 要求)
- Git:用于克隆源码和管理分支
- 系统工具:windows 需安装 visual studio Build Tools,macos 安装 xcode 命令行工具,linux 安装 build-essential
确认环境就绪后,可通过 node -v、npm -v 和 python –version 检查版本。
获取并配置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icrosoft/vscode.git
cd vscode
安装依赖包:
npm install
这一步会下载大量 npm 包,并自动执行 yarn 安装脚本。若遇到网络问题,可尝试配置镜像源或使用国内代理。
如果只想构建特定版本,可切换到对应标签:
git checkout tags/v1.85.0 -b build-v1.85
编译与运行
执行完整构建命令:
npm run watch
该命令启动增量编译,监听文件变化。另起终端窗口运行:
npm run electron
即可启动本地构建的 VS Code 实例。此实例独立于系统安装版,不会影响日常使用。
若只需一次性编译:
npm run compile
打包为可安装版本
完成修改后,可将项目打包成标准安装包(如 .exe、.dmg、.deb):
npm run package
生成的文件位于 ./.build/electron 目录下。也可针对特定平台打包:
- Windows:npm run package-win
- macOS:npm run package-darwin
- Linux:npm run package-linux
打包结果可用于分发或部署到其他设备。
基本上就这些。整个流程虽然依赖较多,但官方文档完善,社区支持充分。只要环境配置正确,从源码构建 VS Code 并不复杂,但容易忽略某些构建依赖或权限问题。建议首次构建前查看根目录下的 BUILD.md 文件获取最新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