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MySQL中处理事务死锁,关键在于理解死锁的成因并采取预防与应对措施。InnoDB存储引擎虽然会自动检测死锁并回滚其中一个事务,但作为开发者或dba,仍需主动优化设计和逻辑,减少死锁发生频率。
理解死锁的产生原因
死锁通常发生在多个事务相互等待对方持有的锁。例如:
- 事务A锁定了行1,尝试锁定行2
- 事务B锁定了行2,尝试锁定行1
- 双方互相等待,形成死锁
InnoDB会自动选择一个代价较小的事务进行回滚,抛出Deadlock found when trying to get lock错误。
通过索引优化减少锁竞争
没有合适索引时,MySQL可能使用表锁或锁住更多行,增加死锁概率。
建议:
统一访问顺序降低冲突
示例:
- 约定总是先更新用户表再更新订单表
- 按主键升序处理一批记录
缩短事务生命周期
事务越长,持有锁的时间越久,死锁概率越高。
做法包括:
- 尽量不在事务中做耗时操作(如网络请求、复杂计算)
- 尽快提交或回滚事务
- 避免交互式操作嵌入事务中
合理处理死锁异常
应用程序应具备重试机制来应对被回滚的事务。
推荐策略:
- 捕获死锁错误码(1213或1789)
- 实现指数退避重试,比如等待几毫秒后重新执行事务逻辑
- 限制最大重试次数防止无限循环
基本上就这些。死锁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良好设计能大幅降低影响。关键是让系统具备容错能力,同时持续监控慢查询和死锁日志,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