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永久保存centos网络配置,必须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网卡名文件,修改ipadDR、NETMASK、gateway、DNS1等参数并确保ONBOOT=yes,之后重启网络服务或系统,否则ifconfig等命令仅临时生效。
在CentOS系统里,如果你想永久保存对网络配置的修改,最关键的一步是直接编辑位于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目录下的对应网卡配置文件,而不是仅仅通过
ifconfig
或
ip
命令进行临时调整。这些配置文件才是系统启动时读取并应用网络设置的“蓝图”。改完文件后,通常需要重启网络服务或整个系统才能让变更生效。
解决方案
要永久保存CentOS的网络配置,我们主要围绕网卡配置文件进行操作。我个人习惯用
vi
编辑器,它在linux环境里几乎无处不在,虽然上手有点门槛,但效率很高。
-
确定你的网卡接口名称: 通常是
eth0
、
enp0s3
、
ens33
之类的。你可以运行
ip a
或
ifconfig -a
来查看当前系统识别的网卡接口。例如,我这里假设是
ens33
。
-
找到并编辑对应的配置文件: 进入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目录。你会看到类似
ifcfg-ens33
这样的文件。这就是我们要修改的目标。
sudo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
修改配置文件内容: 以下是一个静态IP配置的例子。如果你需要动态IP(DHCP),配置会简单很多。
静态IP配置示例:
TYPE="Ethernet"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Static" # 设置为静态IP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NAME="ens33" # 网卡名称,保持一致 UUID="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这个UUID通常是系统自动生成,不要改动 DEVICE="ens33" # 设备名称,保持一致 ONBOOT="yes" # 确保开机启动时激活此网卡 IPADDR="192.168.1.100" # 你的静态IP地址 NETMASK="255.255.255.0" # 子网掩码 GATEWAY="192.168.1.1" # 网关地址 DNS1="8.8.8.8" # 首选DNS服务器 DNS2="8.8.4.4" # 备用DNS服务器 # NM_CONTROLLED="no" # 如果你不想NetworkManager管理此接口,可以取消注释
动态IP(DHCP)配置示例:
TYPE="Ethernet"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dhcp" # 设置为DHCP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NAME="ens33" UUID="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DEVICE="ens33" ONBOOT="yes" # DNS1="8.8.8.8" # 某些情况下,你可能仍想手动指定DNS,即使是DHCP # DNS2="8.8.4.4"
-
保存并退出文件: 在
vi
中,按
Esc
键,然后输入
:wq
并回车。
-
重启网络服务或网卡: 这是让新配置生效的关键一步。
- 如果你使用的是
systemd
管理的服务(CentOS 7/8):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或者,针对单个网卡:
sudo ifdown ens33 && sudo ifup ens33
- 如果系统启用了
NetworkManager
:
sudo nmcli connection reload
sudo nmcli device reapply ens33
或者直接重启NetworkManager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Manager
- 如果你使用的是
-
验证配置是否生效: 使用
ip a
或
ifconfig
查看IP地址是否正确,
ip route
查看路由表,
cat /etc/resolv.conf
查看DNS设置,最后可以尝试
ping
一个外部地址如
www.baidu.com
来测试网络连通性。
CentOS网络配置文件究竟藏在哪里?为什么我改了
ifconfig
ifconfig
却没用?
CentOS(以及许多其他基于red Hat的发行版)的网络配置核心,确实是在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这个目录里。每个网卡设备,比如
ifcfg-ens33
,都有一个对应的配置文件。这些文件包含了网卡在系统启动时需要加载的所有参数,比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以及最重要的
ONBOOT=yes
,它告诉系统这个网卡在开机时是否要自动激活。
至于为什么直接用
ifconfig
或者
ip addr add
修改IP地址会失效,这是因为这些命令只是在运行时直接操作内核的网络堆栈,修改的是当前内存中的网络状态。它们并没有触及到底层的配置文件。一旦系统重启,或者网络服务被重启,这些临时的运行时配置就会被清除,系统会重新加载配置文件中的设置。这就好比你临时把车牌号改了,但没去车管所备案,下次年检时还是会按你原始的车牌号来。所以,要实现永久保存,就必须修改那个“备案文件”。NetworkManager在现代CentOS系统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有自己的配置文件(通常在
/etc/NetworkManager/system-connections/
),并且可能会覆盖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中的一些设置,所以有时候你可能还需要通过
nmcli
或
nmtui
来管理。
动态IP(DHCP)和静态IP配置有哪些关键区别?我该怎么选?
动态IP(DHCP)和静态IP是两种基本的网络地址分配方式,它们在配置上确实有着本质的区别,选择哪种主要看你的具体需求和网络环境。
动态IP (DHCP):
- 配置方式: 在
ifcfg-*
文件中,核心是
BOOTPROTO="dhcp"
。这意味着网卡在启动时会向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发送请求,自动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服务器等信息。
- 优点: 简单方便,无需手动配置,特别适合客户端设备、笔记本电脑或在经常变动网络环境的设备。避免IP地址冲突。
- 缺点: IP地址可能会变动(尽管很多DHCP服务器会尝试分配相同的IP),对于需要固定IP地址的服务(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来说不适用。
- 选择时机: 当你的CentOS机器是作为工作站、开发机,或者在一个有DHCP服务器的局域网中,且不需要提供固定服务时,DHCP是最佳选择。
静态IP (Static):
- 配置方式: 在
ifcfg-*
文件中,核心是
BOOTPROTO="static"
(或
none
),然后你需要手动指定
IPADDR
、
NETMASK
、
GATEWAY
和
DNS1
/
DNS2
等参数。
- 优点: IP地址固定不变,易于管理和访问,非常适合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等需要提供稳定服务的设备。便于进行端口转发、防火墙规则设置等。
- 缺点: 需要手动配置,如果配置错误可能导致网络不通。在大规模网络中,手动管理IP地址容易出现冲突。
- 选择时机: 当你的CentOS机器作为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或者需要一个固定的、可预测的IP地址进行远程访问和管理时,静态IP是你的不二之选。在生产环境中,服务器通常都配置静态IP。
我个人觉得,对于服务器而言,静态IP是必须的,这样你才能通过一个固定的地址去访问它,无论是ssh远程管理还是对外提供服务。而对于日常使用的桌面版CentOS,或者虚拟机测试环境,DHCP就足够了,省心省力。
配置DNS服务器和路由,有哪些常见的坑?
配置DNS服务器和路由是网络配置中非常关键的两个环节,但确实也容易踩坑。
DNS服务器配置的坑:
-
/etc/resolv.conf
被覆盖:
这是最常见的坑之一。你可能手动编辑了/etc/resolv.conf
文件,添加了你的DNS服务器,但重启网络服务或者系统后,发现它又变回去了。这是因为NetworkManager或DHCP客户端(如
dhclient
)在获取IP地址时,也会同时获取DNS信息,并自动写入
/etc/resolv.conf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在
ifcfg-*
文件中通过
DNS1
和
DNS2
参数来指定DNS服务器,或者在
ifcfg-*
文件中加入
PEERDNS=no
来阻止DHCP客户端修改
/etc/resolv.conf
。如果使用NetworkManager,也可以通过
nmcli
或
nmtui
进行配置。
- DNS服务器不可达或错误: 如果你指定的DNS服务器地址是错误的、不存在的,或者因为防火墙等原因无法访问,那么你的机器就无法解析域名,导致无法访问互联网上的网站。检查
ping 8.8.8.8
是否通,再
ping www.baidu.com
看看能否解析。
- DNS解析顺序问题: 有时你会有多个DNS服务器,但它们的解析优先级或响应速度不同。
/etc/resolv.conf
中
nameserver
的顺序很重要,系统会按顺序尝试。
路由配置的坑:
- 网关(GATEWAY)错误: 网关是你的机器通向外部网络的“门”。如果
ifcfg-*
文件中
GATEWAY
参数设置错误,或者根本没设置,那么你的机器就只能在局域网内通信,无法访问互联网。
ip route
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的路由表,确保默认路由(default via)指向了正确的网关IP。
- 子网掩码(NETMASK)不匹配: 子网掩码定义了你的IP地址中哪些部分是网络地址,哪些是主机地址。如果子网掩码设置错误,可能会导致你的机器无法正确识别同一子网内的其他设备,也无法与网关正常通信。
- 多网卡路由冲突: 如果你的CentOS机器有多个网卡,并且每个网卡都配置了默认网关,这就会导致路由冲突,系统不知道该走哪条路。通常情况下,一个系统只需要一个默认网关。对于多网卡场景,通常只有一个网卡配置默认网关,其他网卡可能配置特定路由或不配置默认网关。
- 持久化问题: 像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1
这样的命令只是临时添加路由,重启后就会消失。要永久添加特定路由,除了在
ifcfg-*
文件中设置
GATEWAY
外,还可以创建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ns33
这样的文件来添加静态路由。
这些坑,说到底都是对网络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或者对CentOS网络配置机制不熟悉导致的。遇到问题,多用
ip a
、
ip route
、
cat /etc/resolv.conf
、
ping
、
traceroute
等工具进行排查,往往能找到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