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Linux中后台运行程序 Linux nohup与&符号区别解析

答案是:在linux中,使用nohup command &可让程序忽略终端关闭信号并在后台运行,结合输出重定向能避免nohup.out文件膨胀,而jobs、ps和kill命令用于管理后台进程,对于需交互的长期任务,推荐使用screen或tmux实现会话重连与多窗口管理。

如何在Linux中后台运行程序 Linux nohup与&符号区别解析

在Linux环境下,当我们希望一个程序在关闭终端后依然能继续运行,或者仅仅是想让它在后台默默工作而不阻塞当前会话时,通常会用到两种主要的机制:

&

符号和

nohup

命令。简单来说,

&

符号能让程序立即在后台运行,而

nohup

则确保程序在终端退出(SIGHUP信号)后不会被终止。两者结合使用,即

nohup command &

,是实现真正“不挂断”后台运行的经典组合。

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理解

&

nohup

的工作原理,远比死记硬背它们的用法要重要得多。

&

符号,当你把它放在一个命令的末尾,它告诉shell:“嘿,这个命令你给我丢到后台去跑,别占用我的命令行了。” 这么一来,你就可以立即输入其他命令,继续你的工作。但这里有个坑,这个程序虽然在后台跑了,它依然是当前shell的一个子进程,而且它对终端发出的信号,尤其是SIGHUP(挂断信号)是敏感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关掉终端,或者网络断开导致ssh会话中断,这个后台程序很可能也就跟着“殉职”了。

这就是

nohup

命令登场的时候了。

nohup

,全称是“no hang up”,它的核心作用就是让命令忽略SIGHUP信号。当你用

nohup command

执行一个程序时,即使终端关闭,这个程序也不会因为收到SIGHUP信号而终止。默认情况下,

nohup

还会将程序的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重定向到一个名为

nohup.out

的文件中,这样你就能在之后查看程序的输出信息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个程序既在后台运行,又不怕终端关闭,那么最稳妥、也是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nohup your_command_here > output.log 2>&1 &

这条命令的含义是:

  1. nohup your_command_here

    : 让

    your_command_here

    忽略SIGHUP信号。

  2. > output.log

    : 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

    output.log

    文件。

  3. 2>&1

    : 将标准错误也重定向到标准输出(也就是

    output.log

    )。

  4. &

    : 将整个

    nohup

    命令放到后台执行。

这样一来,你的程序就能在后台安安稳稳地跑着,即便你下班关机了,它也还在服务器上辛勤工作。

Linux后台进程管理:如何查看、终止和恢复?

一旦你把程序扔到后台,自然会想知道它们过得怎么样,或者需要的时候怎么“管教”它们。这就像你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总得知道怎么探视和接回家吧。

首先,对于通过

&

符号启动的后台作业,你可以使用

jobs

命令。它会列出当前shell会话中所有在后台运行的作业,并给它们分配一个作业号(job ID)。比如,你可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输出:

[1]+  Running                 sleep 600 & [2]-  Running                 nohup python my_script.py &

这里的

[1]

[2]

就是作业号。如果你想把某个后台作业重新拉回前台继续交互,可以使用

fg %job_id

,比如

fg %1

。反过来,如果一个程序当前在前台运行,你想把它暂停并放到后台,可以先按

Ctrl+Z

暂停它,然后用

bg %job_id

(通常是

bg %1

,因为它是最近暂停的作业)让它在后台继续运行。

然而,

jobs

命令的局限性在于,它只显示当前shell会话的作业。如果你关闭了终端,或者程序是通过

nohup

启动的,

jobs

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请出更强大的工具

ps

命令。

ps

能列出系统上所有正在运行的进程。通常我会结合

grep

来查找我关心的程序:

ps -ef | grep your_command_here

这会显示包含

your_command_here

关键词的进程信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PID(进程ID)。有了PID,你就可以通过

kill

命令来终止它了:

kill PID

如果一个进程顽固不化,不响应

kill

命令(默认发送SIGTERM信号),你可能需要更强制的手段,比如发送SIGKILL信号:

kill -9 PID

但请注意,

kill -9

是强制终止,程序没有机会做清理工作,所以通常是最后手段。

nohup.out文件膨胀问题及日志重定向策略

使用

nohup

时,一个非常常见的“陷阱”就是

nohup.out

文件。默认情况下,

nohup

会将程序的所有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都重定向到当前目录下的

nohup.out

文件。如果你的程序是个“话痨”,或者运行时间很长,这个文件会迅速膨胀,占用大量磁盘空间,甚至可能把磁盘撑爆,导致系统出现各种奇怪的问题。我见过不少服务器因此而“宕机”的案例,真的是血的教训。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明确地将输出重定向到你指定的位置,或者干脆丢弃掉。

如果你根本不关心程序的输出,或者程序本身会将日志写入到特定文件,那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都重定向到

/dev/NULL

这个“黑洞”:

nohup your_command_here > /dev/null 2>&1 &

这样,程序的所有输出都会被丢弃,

nohup.out

文件就不会产生了。

但更多时候,我们是需要程序的日志的,只是不希望它们都挤在

nohup.out

里。这时,你可以将输出重定向到你指定的日志文件,并最好加上时间戳或者其他标识,方便管理和回溯:

nohup your_command_here > /var/log/your_app/app_$(date +%Y%m%d).log 2>&1 &

这样,每天的日志都会写入到一个新的文件中,方便你进行日志轮转和管理。当然,你也可以结合

logrotate

工具自动化日志文件的压缩、归档和删除,避免日志文件无限增长。

何时选择screen或tmux而非简单的nohup &?

虽然

nohup &

组合拳在大多数后台运行的场景下表现出色,但它并非万能。它最大的局限在于,一旦程序进入后台,你就无法再与它进行交互了。你不能查看实时输出,也不能发送键盘输入。这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运行、但又偶尔需要人工干预或者查看实时状态的程序来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这时候,

screen

tmux

这类终端多路复用器(terminal multiplexer)就显得尤为强大。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创建一个虚拟的、可分离的终端会话。你可以启动一个

screen

tmux

会话,在这个会话里运行你的程序,然后随时“分离”(detach)这个会话,即使关闭了当前的SSH连接,会话里的程序也会继续运行。当你需要的时候,可以再次“连接”(attach)到这个会话,就像从未离开过一样。

举个例子,如果你正在服务器上编译一个大型项目,或者运行一个需要你偶尔输入指令的python脚本,又或者你想在同一个SSH连接下同时管理多个独立的终端窗口,

screen

tmux

就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们不仅能保证程序的持续运行,还能提供:

  • 会话分离与重连: 这是它们最核心的功能,解决了
    nohup &

    无法重新连接到后台进程的痛点。

  • 多窗口/面板: 在一个会话中创建多个独立的终端窗口或面板,方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 会话共享: 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连接到同一个会话,非常适合团队协作或远程教学。

它们的学习曲线可能比简单的

nohup &

要陡峭一些,但一旦掌握,你会发现它们在远程工作和服务器管理中的效率提升是巨大的。对我个人而言,无论是部署服务、调试代码,还是进行长时间的数据处理,

tmux

几乎是我每次登录服务器的第一个命令,它给我带来的便利性是

nohup &

无法比拟的。选择哪一个,取决于你对交互性的需求和对复杂性的接受程度。对于简单的、无需交互的后台任务,

nohup &

足够了;但对于更复杂、需要管理和交互的场景,

screen

tmux

才是真正的利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