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数据库如何连接 Python中数据库连接教程

python连接数据库需依赖特定驱动,遵循DB-API 2.0规范,核心流程为连接、游标、执行、提交、关闭;不同数据库在驱动安装、参数配置、sql方言、占位符(如?或%s)等方面存在差异,需注意事务管理与异常处理;推荐使用ORM(如SQLAlchemy)提升代码可维护性并防范SQL注入,复杂场景可结合原生SQL;为提升性能应使用连接池(如psycopg2.pool或SQLAlchemy内置池),避免频繁创建连接;敏感信息如密码严禁硬编码,应通过环境变量或配置文件管理,确保安全。

Python中数据库如何连接 Python中数据库连接教程

在Python中连接数据库,本质上是依赖于特定的数据库驱动(或称适配器)库。这些库通常遵循Python的DB-API 2.0规范,提供一套统一的接口来与各种关系型数据库进行交互。核心思路就是:导入对应数据库的库,建立连接,获取游标,执行sql语句,然后处理结果或提交更改,最后关闭连接。这听起来有点像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但实际操作中,不同数据库的驱动库在细节上还是会有些许差异,这也是我们作为开发者需要留意的地方。

Python连接数据库的旅程,往往从选择合适的驱动开始。无论是内置的sqlite,还是广泛使用的postgresqlmysql、SQL Server,都有成熟的第三方库支持。

以几个常见的数据库为例:

1. SQLite (内置) SQLite是Python标准库的一部分,无需额外安装,非常适合本地开发、测试或小型应用。

import sqlite3  # 连接到数据库(如果文件不存在,会自动创建) # 也可以使用 ':memory:' 创建一个内存数据库 conn = sqlite3.connect('example.db')  # 创建一个游标对象,用于执行SQL命令 cursor = conn.cursor()  # 执行SQL语句 cursor.execute('''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users (         id INTEGER PRIMARY KEY,         name TEXT NOT NULL,         email TEXT UNIQUE NOT NULL     ) ''')  # 插入数据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users (name, email) VALUES (?, ?)", ('Alice', 'alice@example.com'))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users (name, email) VALUES (?, ?)", ('Bob', 'bob@example.com'))  # 提交事务(保存更改) conn.commit()  # 查询数据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users") rows = cursor.fetchall() # 获取所有结果 for row in rows:     print(row)  # 更新数据 cursor.execute("UPDATE users SET name = ? WHERE email = ?", ('Alicia', 'alice@example.com')) conn.commit()  # 删除数据 cursor.execute("DELETE FROM users WHERE name = ?", ('Bob',)) conn.commit()  # 关闭游标和连接 cursor.close() conn.close()

2. PostgreSQL (使用

psycopg2

)

psycopg2

是Python中最流行的PostgreSQL适配器之一,功能强大且性能优异。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首先,你需要安装它:

pip install psycopg2-binary

(通常推荐

psycopg2-binary

以避免编译问题)。

import psycopg2  # 连接参数 db_params = {     'host': 'localhost',     'database': 'mydatabase',     'user': 'myuser',     'password': 'mypassword',     'port': '5432' }  conn = None # 初始化连接为None cursor = None  try:     # 建立连接     conn = psycopg2.connect(**db_params)     cursor = conn.cursor()      # 执行SQL     cursor.execute("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products (id SERIA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55), price NUMERIC)")     conn.commit()      # 插入数据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products (name, price) VALUES (%s, %s)", ('Laptop', 1200.50))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products (name, price) VALUES (%s, %s)", ('Mouse', 25.00))     conn.commit()      # 查询数据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price > %s", (100,))     for row in cursor.fetchall():         print(row)  except psycopg2.Error as e:     print(f"数据库操作错误: {e}")     if conn:         conn.rollback() # 发生错误时回滚事务 finally:     if cursor:         cursor.close()     if conn:         conn.close()

3. MySQL (使用

mysql-connector-python

PyMySQL

)

mysql-connector-python

是MySQL官方提供的驱动,而

PyMySQL

是一个纯Python实现,两者都很好用。这里以

mysql-connector-python

为例。

安装:

pip install mysql-connector-python
import mysql.connector  # 连接参数 db_config = {     'host': 'localhost',     'database': 'mydatabase',     'user': 'myuser',     'password': 'mypassword' }  conn = None cursor = None  try:     # 建立连接     conn = mysql.connector.connect(**db_config)     cursor = conn.cursor()      # 执行SQL     cursor.execute("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customers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55), city VARCHAR(255))")     conn.commit()      # 插入数据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customers (name, city) VALUES (%s, %s)", ('John Doe', 'New York'))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customers (name, city) VALUES (%s, %s)", ('Jane Smith', 'London'))     conn.commit()      # 查询数据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city = %s", ('New York',))     for row in cursor.fetchall():         print(row)  except mysql.connector.Error as e:     print(f"数据库操作错误: {e}")     if conn:         conn.rollback() finally:     if cursor:         cursor.close()     if conn:         conn.close()

可以看到,尽管驱动库不同,但整体的连接、游标、执行、提交、关闭的流程是高度一致的。这正是DB-API 2.0规范的魅力所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编程模型。

Python连接不同类型数据库时有哪些关键差异和最佳实践?

在我看来,Python连接不同数据库时,虽然核心流程相似,但细节之处往往藏着魔鬼,也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了我们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最直观的差异就是驱动库的安装和导入。比如SQLite是内置的,省心;PostgreSQL用

psycopg2

,MySQL用

mysql-connector-python

PyMySQL

,SQL Server则可能用

pyodbc

。这些库都需要通过

pip

安装,并且它们的连接字符串或参数字典的键名、值类型可能会有细微不同,这要求我们查阅各自的文档。

再深一点,就是SQL方言的差异。虽然标准SQL是基础,但每种数据库都有自己的扩展和优化。例如,分页查询时,MySQL用

LIMIT

OFFSET

,PostgreSQL用

LIMIT

OFFSET

,而SQL Server可能用

ROW_NUMBER()

OFFSET FETCH

。写原生SQL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些。参数占位符也是一个小细节,

sqlite3

?

psycopg2

%s

mysql-connector-python

也用

%s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构建动态查询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错。

事务管理和错误处理也有其细微之处。虽然

conn.commit()

conn.rollback()

是通用的,但不同库在异常类型上可能有所不同。

psycopg2.Error

mysql.connector.Error

等,捕获时需要针对性地处理。我个人的经验是,总是使用

try...except...finally

结构来确保资源的正确释放和事务的回滚,这能极大地提高程序的鲁棒性。

至于最佳实践,我强烈推荐在更复杂的应用中使用ORM (Object-Relational Mapping) 框架,比如SQLAlchemy或Django ORM。它们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抽象,将数据库操作转换为Python对象操作,屏蔽了底层数据库的差异和SQL方言的细节。这不仅能让代码更简洁、更易读,还能有效防止sql注入等安全问题,因为ORM通常会负责参数化查询。当然,如果项目对性能有极致要求,或者需要执行非常复杂的特定数据库优化,直接使用驱动库并编写原生SQL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但对于大多数CRUD操作,ORM无疑是更优雅的选择。

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数据库连接池和敏感信息?

管理数据库连接和敏感信息,这是每个开发者都必须面对,并且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安全性和效率在这里是相辅相成的,而非对立。

关于连接池(Connection Pooling): 数据库连接的建立和关闭是相对耗时的操作,尤其是当你的应用需要频繁地与数据库交互时。每次请求都新建连接,处理完又关闭,这会带来显著的性能开销。这时,连接池就成了救星。连接池预先创建并维护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当应用需要连接时,从池中获取一个可用的连接;使用完毕后,将连接归还给池,而不是真正关闭。这大大减少了连接建立和关闭的开销,提高了应用的响应速度和并发能力。

实现连接池通常有两种方式:

  1. 数据库驱动自带的连接池:例如,
    psycopg2

    提供了

    psycopg2.pool

    模块,可以方便地创建线程安全的连接池。

  2. ORM框架的连接池:SQLAlchemy等ORM框架内部通常集成了连接池管理功能,你只需要在配置引擎时指定相关参数即可。
  3. 第三方库:如
    DBUtils

    等,可以为各种DB-API 2.0兼容的驱动提供连接池功能。

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你的项目架构和需求,但无论如何,使用连接池都是一个非常值得投入的实践。

关于敏感信息(Credentials)管理: 这是安全的关键。永远不要将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等敏感信息硬编码到你的代码中,也不要直接提交到版本控制系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