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使用FROM_unixTIME()将时间戳转为日期,配合UNIX_TIMESTAMP()实现互转;WHERE优化关键在于合理使用索引、避免对索引列使用函数、正确使用LIKE和OR,提升查询效率。
FROM_UNIXTIME()
函数,它能把一串数字(Unix时间戳)变成我们能看懂的日期时间。而
WHERE
查询的性能优化,说白了就是让数据库少干活、干巧活,这通常围绕着索引的巧妙运用、sql语句的写法以及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来展开。
时间戳转换日期,最直接的就是用
FROM_UNIXTIME()
。 比如,你有个
created_at
字段存的是Unix时间戳(比如
1678886400
),你想看它对应的日期时间:
如果你想指定格式,比如只看年月日,或者精确到毫秒(虽然Unix时间戳本身是秒级的):
SELECT FROM_UNIXTIME(created_at, '%Y-%m-%d %H:%i:%s') AS formatted_time FROM your_table;
这里的
%Y
是四位数年份,
%m
是两位月份,
%d
是两位日期,
%H
是24小时制,
%i
是分钟,
%s
是秒。这套格式符跟c语言的
strftime
有点像,很灵活。 反过来,如果你要把一个日期时间字符串或
DATETIME
字段转成Unix时间戳,可以用
UNIX_TIMESTAMP()
:
SELECT UNIX_TIMESTAMP('2023-03-15 08:00:00') AS unix_timestamp_value;
或者:
SELECT UNIX_TIMESTAMP(your_datetime_column) AS unix_timestamp FROM your_table;
这俩函数,一个负责“翻译”,一个负责“编码”,基本能满足日常所有时间戳和日期格式的互转需求了。
WHERE
查询的优化,这可是个大课题,但核心思路就几条。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索引。没有索引的
WHERE
条件,就像大海捞针。当你
WHERE column = 'value'
时,如果
column
上有索引,数据库就能直接跳到对应的数据位置,而不是一行一行地去扫描整个表。这速度,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为经常用于查询条件的列创建索引,是第一要务。 其次,SQL语句的写法。这玩意儿学问可大了。
-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数:比如
WHERE YEAR(created_at) = 2023
,即便
created_at
有索引,MySQL也用不上,因为它得先计算出每一行的年份,再进行比较。正确的做法是把函数放到等号的另一边,或者用范围查询:
WHERE created_at BETWEEN '2023-01-01 00:00:00' AND '2023-12-31 23:59:59'
。这样索引就能派上用场。
-
LIKE
操作符
:LIKE 'prefix%'
这种形式是能用到索引的,因为前缀是固定的。但
LIKE '%suffix'
或者
LIKE '%middle%'
就没办法利用索引了,因为MySQL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找。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考虑全文索引(Full-Text Index)或者外部搜索方案(如elasticsearch)。
-
OR
条件
:WHERE col1 = 'A' OR col2 = 'B'
,如果
col1
和
col2
都有索引,MySQL可能会尝试使用索引合并优化,但效率往往不如
union ALL
:`(SELECT FROM table WHERE col1 = ‘A’) UNION ALL (SELECT FROM table WHERE col2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