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Linux网络接口TC过滤 流量分类高级配置

要使用linux tc实现流量分类,需先配置qdisc和类结构,再通过过滤器将流量导向对应类。1. 首先添加根qdisc(如htb),创建主类和子类,分别设定带宽保障与上限;2. 使用tc Filter命令配合u32匹配条件(如端口、ip)并指定flowid将流量引导至相应类;3. 注意优先级顺序、规则清理、测试验证及配置持久化,避免性能影响。

如何实现Linux网络接口TC过滤 流量分类高级配置

linux系统中,TC(Traffic Control)是一个强大的流量控制工具,可以用来进行带宽限制、优先级划分、流量分类等高级网络管理。如果你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流量做精细的区分和处理,比如为视频流、语音通话或特定端口的服务设置不同的QoS策略,那么你就需要用到TC的过滤功能。

如何实现Linux网络接口TC过滤 流量分类高级配置

要实现这样的高级配置,关键在于正确使用

tc filter

命令配合分类(class)来实现流量分类。


1. 理解基本结构:类(Class)、队列规则(qdisc)和过滤器(Filter)

在开始之前,先了解几个核心概念:

如何实现Linux网络接口TC过滤 流量分类高级配置

  • qdisc(Queueing Discipline):是流量排队规则,决定了数据包如何被排队和发送。
  • class(类):用于将流量分成不同的组别,每个类可以有不同的带宽限制或优先级。
  • filter(过滤器):负责判断一个数据包属于哪个类,通常基于协议、端口、IP地址等条件。

典型流程是:先添加一个根qdisc(通常是htb或hfsc),然后在该qdisc下创建多个子类,最后通过filter把匹配的数据包引导到对应的类中。


2. 配置HTB主干结构并添加子类

我们以HTB(Hierarchical Token Bucket)为例,它非常适合做分层带宽管理。

如何实现Linux网络接口TC过滤 流量分类高级配置

# 添加根qdisc tc qdisc add dev eth0 root handle 1: htb default 30  # 创建主类,总带宽50Mbps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 classid 1:1 htb rate 50mbit  # 创建两个子类,分别用于语音和视频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1 classid 1:10 htb rate 10mbit ceil 20mbit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1 classid 1:20 htb rate 20mbit ceil 40mbit  # 默认类,用于其他所有流量 tc class add dev eth0 parent 1:1 classid 1:30 htb rate 10mbit ceil 10mbit

这里定义了三个类,其中:

  • 1:10

    是语音类,保障10M,最多用20M;

  • 1:20

    是视频类,保障20M,最多用40M;

  • 1:30

    是默认类,用于其他未匹配的流量。


3. 使用u32过滤器进行流量分类

接下来就是重点:怎么让不同的流量进入不同的类?这就需要使用

tc filter

命令结合u32或fw等过滤方式。

示例:将目标端口5060(SIP语音)的流量导向语音类

tc filter add dev eth0 protocol ip parent 1:0 prio 1 u32      match ip dport 5060 0xffff flowid 1:10

解释一下:

  • protocol ip

    表示只处理IP协议;

  • parent 1:0

    表示这个filter挂在根qdisc上;

  • prio 1

    是优先级,数字越小越优先;

  • match ip dport 5060 0xffff

    表示精确匹配目的端口5060;

  • flowid 1:10

    表示匹配的流量进入类1:10。

再举个例子:将源IP为192.168.1.100的流量导向视频类

tc filter add dev eth0 protocol ip parent 1:0 prio 2 u32      match ip src 192.168.1.100/32 flowid 1:20

你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多个类似的规则,按优先级排序执行。


4. 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 优先级冲突:确保高优先级的规则排在前面,避免低优先级规则“吃掉”本应更高优先级处理的流量。

  • 删除旧规则:修改前记得清除已有配置:

    tc qdisc del dev eth0 root
  • 测试与验证:可以用

    tc -s qdisc show dev eth0

    查看当前状态,或者用

    抓包确认流量是否被正确分类。

  • 持久化保存:重启后配置会失效,建议写成脚本或加入开机启动项。

  • 性能影响:u32虽然强大但比较复杂,不建议过度使用,否则会影响性能。


基本上就这些。只要理解了类、qdisc和filter之间的关系,再配合实际需求写好匹配规则,就能实现灵活的流量分类和控制。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每一步其实都不难,关键是逻辑清晰,顺序合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