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事务隔离级别主要有四种,分别解决不同的并发问题。1.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允许脏读,不解决任何问题;2.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解决脏读,但存在不可重复读;3.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解决脏读和不可重复读,并通过间隙锁避免幻读;4.串行化(serializable)解决所有并发问题,但性能最差,适用于高一致性场景。选择时需权衡一致性和性能,mysql默认使用可重复读级别以兼顾稳定与效率。
MySQL的事务隔离级别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这四个隔离级别分别用于解决不同的并发问题,比如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等。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这是最低的隔离级别。它允许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变更。这种设置最容易出现“脏读”问题。
适用场景不多,一般不建议使用,因为数据的一致性得不到保障。
举个例子:
- 事务A更新了一条记录但还没提交,事务B就读到了这个更新。如果事务A回滚了,那事务B读到的就是无效数据。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
在这个级别下,事务只能读取已经提交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脏读的问题,但可能会遇到“不可重复读”。
典型问题现象:
- 同一个事务中两次查询同一行数据,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因为其他事务在这期间提交了修改。
例如:
- 事务A第一次查询某条记录是100元,然后事务B修改并提交了这条记录为200元,事务A再次查询时发现变成了200元。
不同数据库在实现上可能会有差异,比如oracle默认就是这个级别。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这是MySQL的默认事务隔离级别。它确保在同一事务中多次读取同一数据的结果是一致的,解决了“不可重复读”的问题。
不过,它还面临“幻读”的风险。但MySQL通过间隙锁(Gap Lock)机制,在这个级别也解决了幻读问题。
简单说就是在同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一个范围内的数据集,不会看到新增或消失的“幻影”行。
比如:
- 事务A查询年龄大于30的用户有5条记录,事务B插入了一条符合条件的新记录并提交后,事务A再次执行同样的查询,还是只有5条记录(MySQL InnoDB引擎通过间隙锁保证了这一点)。
串行化(Serializable)
这是最高的隔离级别,所有事务依次执行,完全隔离,避免了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代价是性能最差,因为相当于串行操作,没有并发。
适合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但并发量低的场景。比如一些关键性的金融交易系统。
例如:
- 两个事务同时操作一张表,其中一个事务在进行写操作时,另一个事务必须等待。
总结一下各级别能解决的问题:
- 读未提交:啥都不解决,只允许读未提交数据。
- 读已提交:解决脏读。
- 可重复读:解决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串行化:解决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幻读。
选择合适的隔离级别需要权衡一致性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MySQL默认的“可重复读”已经能满足需求,而且InnoDB引擎做了优化,基本能兼顾稳定性和效率。
基本上就这些,理解清楚每个级别的作用和代价,就能根据实际业务做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