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自动处理死锁,回滚并报错1213,开发者需捕获异常重试事务;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分析死锁原因;按序访问、缩短事务、用索引、避免等待和合理隔离可减少死锁;应用层应实现有限重试。
mysql 中死锁是多个事务相互等待对方释放锁,导致都无法继续执行的情况。MySQL 会自动检测到死锁,并选择一个事务进行回滚,以打破循环等待,让其他事务继续执行。这个过程是自动的,但作为开发者或 dba,你还需要了解如何应对和减少死锁的发生。
1. 理解 MySQL 死锁的自动处理机制
当 MySQL 检测到死锁时,会主动回滚其中一个事务,并抛出错误码 1213(Deadlock found when trying to get lock)。被回滚的事务需要由应用程序重新执行。
例如,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报错:
Error 1213 (40001): Deadlock found when trying to get lock;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这说明事务已被终止,你需要在应用层捕获该异常并重试事务。
2. 手动查看死锁信息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看最近一次死锁的详细信息,帮助分析原因:
启用 InnoDB 状态监控: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在输出结果中查找 LATEST DETECTED DEADLOCK 部分,这里会显示:
- 发生死锁的时间
- 两个或多个事务的等待图
- 每个事务持有的锁和请求的锁
- 涉及的 SQL 语句
这些信息对定位死锁根源非常关键。
3. 减少死锁发生的策略
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死锁,但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显著降低概率:
- 按固定顺序访问表和行:确保所有事务以相同的顺序修改数据。例如,总是先更新用户表,再更新订单表,避免交叉加锁。
- 减少事务大小:尽量缩短事务执行时间,尽快提交事务,减少锁持有时间。
- 使用索引避免全表扫描:全表扫描可能引入大量不必要的间隙锁(gap lock),增加死锁风险。
- 避免在事务中等待用户输入:长时间挂起事务会延长锁持有时间。
- 合理使用隔离级别:如非必要,可使用 READ COMMITTED 替代 REPEATABLE READ,减少间隙锁的使用。
4. 应用层处理死锁
由于死锁无法完全避免,建议在应用程序中实现重试逻辑:
- 捕获死锁异常(如 MySQL 的 1213 错误)
- 等待短暂时间(如 100ms)
- 重新执行整个事务
通常重试 1-3 次即可成功,避免无限重试。
基本上就这些。MySQL 自己会解除死锁,重点在于如何分析原因并从设计上减少其发生频率。配合应用层的重试机制,系统就能稳定运行。不复杂但容易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