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8.0 起已移除查询缓存,此前版本可通过配置 query_cache_type、size 等参数启用,适用于读多写少场景,但高并发写入时易成瓶颈,建议结合索引优化与外部缓存提升性能。

MySQL 的查询缓存(Query Cache)是一种将 select 查询结果保存在内存中的机制,当相同的查询再次执行时,可以直接返回缓存结果,从而提升读取性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 MySQL 8.0 开始,查询缓存功能已被彻底移除。如果你使用的是 MySQL 5.7 或更早版本,可以继续配置和使用。
确认 MySQL 版本是否支持查询缓存
在配置之前,先检查你的 MySQL 版本:
SELECT VERSION();
如果版本是 8.0 及以上,查询缓存不可用,建议使用其他优化手段,如索引、应用层缓存(redis、memcached)或调整 InnoDB 缓冲池。
启用并配置查询缓存
在 MySQL 配置文件中(通常是 my.cnf 或 my.ini),添加或修改以下参数:
- query_cache_type = ON:启用查询缓存。可选值有 OFF、ON、DEMAND(只缓存以 SQL_CACHE 开头的 SELECT)。
- query_cache_size = 268435456:设置查询缓存总大小,例如 256MB。注意:设为 0 表示关闭缓存。
- query_cache_limit = 1048576:单条查询结果能被缓存的最大值(如 1MB),防止大结果集占用过多空间。
-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4096:缓存分配的最小内存单元,根据平均查询结果大小调整以减少碎片。
示例配置片段:
[mysqld] query_cache_type = ON query_cache_size = 256M query_cache_limit = 1M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4K
修改后重启 MySQL 服务使配置生效。
验证查询缓存是否运行
登录 MySQL 后,运行以下命令检查状态:
SHOW VARIABLES LIKE 'have_query_cache';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关键状态说明:
- Qcache_hits:缓存命中次数,越高说明缓存效果越好。
- Qcache_inserts:加入缓存的查询次数。
- Qcache_lowmem_prunes:因内存不足而删除的缓存条目数。若该值频繁增长,考虑增大 query_cache_size。
使用注意事项
查询缓存在高并发写场景下可能成为性能瓶颈,因为任何对表的写操作都会导致该表所有缓存查询失效。
- 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应用。
- 不缓存包含不确定函数的查询(如 NOW()、RAND())。
- 查询必须完全相同(包括空格、大小写)才能命中缓存。
基本上就这些。虽然查询缓存在旧版本中有用,但现代应用更推荐通过索引优化、InnoDB 缓冲池调优或外部缓存系统来提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