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中字符串切片使用str[start:end]语法,从start到end(不包含)提取子串,如s:=”hello”; sub:=s[1:4]得"ell";支持省略索引,s[:3]等价于s[0:3],s[2:]从索引2到末尾,s[:]复制整个字符串;因字符串不可变,切片会创建新字符串;处理中文需转为rune切片避免乱码,如runes:=[]rune(“你好世界”); chineseSub:=String(runes[0:2])得"你好";常用操作包括取前N字符string([]rune(s)[:n])、后N字符string([]rune(s)[len([]rune(s))-n:])、去首尾s[1:len(s)-1];操作前应检查长度防越界panic。

Go语言中对字符串的切片操作非常直观,直接使用索引范围即可提取子串。字符串在Go中是不可变的,因此切片操作会创建一个新的字符串,而不是修改原字符串。
基本字符串切片语法
使用 str[start:end] 的形式进行切片,表示从索引 start 开始(包含),到 end 结束(不包含)。
例如:
s := "hello"-
sub := s[1:4]得到"ell"
支持省略起始或结束索引:
立即学习“go语言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
s[:3]等价于s[0:3] -
s[2:]从索引2一直到末尾 -
s[:]复制整个字符串
处理中文字符(UTF-8编码)
Go的字符串默认以UTF-8编码存储,一个中文字符通常占3个字节。直接按字节切片可能导致字符被截断,出现乱码。
正确做法是先将字符串转为rune切片:
runes := []rune("你好世界")-
chineseSub := string(runes[0:2])得到"你好"
通过转换为rune可以按字符而非字节进行切片,避免乱码问题。
常用切片操作示例
实际开发中常见的需求:
- 获取前N个字符:
string([]rune(s)[:n]) - 获取后N个字符:
string([]rune(s)[len([]rune(s))-n:]) - 去掉首尾字符:
s[1:len(s)-1](注意边界判断)
如果不确定长度,操作前应检查字符串长度,防止越界 panic。
基本上就这些。掌握字节与字符的区别,就能安全地进行各种字符串切片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