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锁机制主要分为行级锁、表级锁和页级锁。行级锁由InnoDB实现,锁定单行记录,支持共享锁和排他锁,并发性强但开销大;表级锁作用于整表,MyISAM和InnoDB均支持,开销小但易阻塞;页级锁介于两者之间,由BDB引擎使用,MySQL中较少见。InnoDB以行锁为主,合理使用索引可减少锁竞争,提升性能。

MySQL中的锁机制主要用来控制并发访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根据锁定的范围和资源级别,MySQL支持多种粒度的锁。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行级锁(Row-Level Lock)
行级锁是最细粒度的锁,锁定的是单行记录,能够最大程度地支持并发操作。
- 主要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实现。
- 通过索引项加锁来实现,比如在执行UPDATE、delete或特定条件的select … for UPDATE时触发。
- 支持共享锁(S锁)和排他锁(X锁)。
- 可以有效减少锁冲突,但管理开销较大。
表级锁(table-Level Lock)
表级锁作用于整张表,是较粗粒度的锁,锁定期间其他线程无法修改该表。
- MyISAM和Memory存储引擎只支持表级锁。
- InnoDB也支持表级锁,例如使用LOCK TABLES命令或某些不走索引的查询可能会升级为表锁。
- 实现简单,开销小,但并发性能差,容易造成阻塞。
页级锁(Page-Level Lock)
页级锁锁定的是数据页,粒度介于行锁和表锁之间。
- 主要由BDB(BerkeleyDB)存储引擎使用,InnoDB并不直接暴露页级锁给用户。
- 一个页包含多行数据,因此并发性低于行锁但高于表锁。
- 在MySQL中应用较少,不是主流选择。
总的来说,InnoDB引擎主要使用行级锁来实现高并发下的数据一致性,同时在必要时也会使用表级锁。实际开发中应尽量利用索引避免锁升级,减少锁竞争。


